前不久,尼日利亚空军举行了建军57周年庆典活动,期间正式展示了刚刚买到手的“枭龙”战斗机,这是国产“枭龙”战机的收获的第三张海外订单,总数12架。有意思的是,尼日利亚飞行员将“枭龙”称为“4.5代战斗机”,具备完善的空对空和空对地作战能力。 此前尼日利亚空军曾表示,列装“枭龙”将有助于“持续打击叛乱、武装团伙和其他形式的犯罪活动”。这说明该型战机很可能会被立即投入实战,用于打击该国的反政府武装“博科圣地”等目标。 平心而论,“枭龙”作为中国主导研制的低成本轻型多用途战斗机,订单情况多年处于艰难的开拓状态中。理论上来说,“枭龙”低廉的售价和完善的作战能力显得效费比很高、很有竞争力,但很多时候还是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对该型机表现出采购意向的国家不算少,但除了需求迫切的巴基斯坦空军外,目前只有缅甸和尼日利亚两国空军正式购买了“枭龙”,可见其出口难度不小。 如果仅看技术层面,可以说所有购买“枭龙”战机的国家都算是“捡到宝”了。在中国完备的国产航电设备与机载配套武器的支持下,“枭龙”完全就是一款“万金油”的全能型战斗机,买家能够以欧美战斗机一半左右的价格,获得其80%以上的作战能力。 只不过,军品贸易和普通的经贸竞争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影响买家选择的第一要素往往并非是武器效能,而是政治因素。经济实力较强的西方国家在采购新型战机时,大都会选择来自美国或欧洲的产品,至于第三世界国家则普遍愿意选用俄罗斯的飞机,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不敢不买”来自“大哥”的装备。这么一来,中国外贸型武器确实先输一局,人家哪怕知道“枭龙”更好且更划算,通常也很难下决心签合同。 另外,美俄在军火出口方面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有很多冷战时期的装备能够翻新出售,以的二手价格进行出口,对于很多家底不富裕的国家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即便是以价格低廉而著称的“枭龙”,也难以在此领域与之进行竞争。最后再加上“枭龙”诞生时间较晚,实战经验尚且不充足,因此出口的难度就更大了。 不过从近些年的趋势来看,随着中国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发展,“枭龙”还是有望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取得突破的。特别是2015年以来,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中国高技术装备,在一系列局部战事中表现出色,大大提升了中国外贸型武器的国际声誉。再加上“枭龙”发展到Block3型后,性能提升非常明显,具备了正面抗衡欧美俄先进战机的实力,对出口还是非常有利的。总的来说,“枭龙”战斗机未来一段时间的出口情况,应该还是较为乐观的。 中医治疗肿瘤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