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信息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1959年沈阳到北京的12次列车突然失联,载着千人的列车发生了什么

2021-10-24/ 网盛信息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如果乘坐的列车突然与外界失联,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惊慌失措,还是沉着应对?1959年,从沈阳到北京的12次
神武4攻略

如果乘坐的列车突然与外界失联,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惊慌失措,还是沉着应对?

1959年,从沈阳到北京的12次列车便遭遇过这样的事故,载着上千名旅客的12次列车突然失踪。

铁道部门搜寻30多个小时未果,而车上仅有47名乘务人员,水粮储备也相当有限,面对恶劣的天气、糟糕的路况,这一车人最终在乘务人员的带领下,成功渡过难关,顺利返回沈阳。

那么,12次列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为何会突然失联?在列车消失的几十个小时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进退维谷的局面

1959年7月21日,从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列车于22:35正点出发,按照时刻表,应当于次日上午10:30到达北京,然而沿路的状况却让列车长张敏媛有些紧张。

从20日起,一场巨大的暴雨开始出现在我国辽西地区,雨水已经持续了近20个小时,多地发生灾情,大洪水、泥石流层出不穷,而12次列车途经的地方也未能幸免,豆大的雨点不停拍击着车窗。

张敏媛心里很慌乱,司机的心情更加紧张,望着铁路两侧的高山和被水淹没的铁轨,一种不祥的预感出现在每个乘务人员心中。

果然,7月22日凌晨,当列车行驶至锦州市的时候,意外出现了,一个人挥着红旗突然出现在铁轨中间。

要知道,当时并没有如今发达的通讯技术,铁路上一旦有突发事件,一般需要人工通知,这名工作人员罔顾生命安全,坚持来提醒前来的列车,说明道路前方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考虑到暴雨频发的天气,张敏媛猜测,前方的道路轻则出现路基穿孔,重则恐怕已经塌陷了,列车后退刻不容缓。

司机看到红旗后也是及时刹车,停在了石河桥上。

然而,他对后退一事并不认同。他认为,铁路部门刚刚发出调度命令,要求列车在前方限速50公里缓行,这说明虽然道路受到暴雨影响,但还是可以正常通车的,如果擅自改变行车方向,影响了铁路系统的整体调度,可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张敏媛连忙向上级发出请示,然而洪水已经破坏了当地的通信系统,求助电话迟迟未能接通,也就是说,列车与外界失联了。

就在这时,乘警李日奎站了出来,他义正辞严地表示,大雨滂沱,桥下的水位正在不断上升,不久便可能淹没桥面,列车也很有可能进水,车上还有上千条性命,每个人身后都背负着家庭,维护乘客安全是乘务人员的第一要义,一定不能继续冒险行驶。

司机虽然认可李日奎的说法,却还是不敢自作主张,几人就此事争执不下,好在无线电通讯系统突然重新接通,他们立即向上级请示,得到了“后退”的调度命令,就这样,12次列车从石河桥一路倒退,直到进入了绥中县前卫车站。

此时,张敏媛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她觉得只要待在车站里等待洪水退去,列车便可以重新上路,然而,一声枪响打破了她的沉思。

原来,这声枪响来自上游的水库,水位猛涨以后,水库也无力支撑,大坝即将被冲毁,大量蓄水将很快到达下游,鸣枪便是提醒12次列车尽快离开前卫车站,继续后退。

然而,此时洪水已经倾泻般从西北方向涌了过来,所到之处,房屋塌陷,农田被毁,几十米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列车也遭到了洪水的冲击,车窗被拍打出令人窒息的轰轰声,乘客的情绪受到了严重影响,尖叫声充斥着每一节车厢。

后退是唯一的选择,于是乘务人员默契十足地分工协作起来。张敏媛努力地与外界联系,试图获得救援。

李日奎走过每一节车厢,安抚惊慌的乘客;而司机则争分夺秒地全力后退,与来势汹汹的洪水赛跑。

高坡地带距离车站有15公里左右,每一刻都极为重要,然而司机却在行驶过程中三次逗留,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车站附近的居民也深受水灾影响,很多人仍在睡梦之中便连着房屋被洪水卷走,永远离开了世界,一些幸运逃出来的人,则拼命地在水中挣扎,他们看到疾驶的列车仿佛看到救命稻草一般,争相抓住车厢,打算挂在火车上离开洪水中心地带。

面对这样的状况,车内的乘务人员无不揪心,他们宁愿牺牲一些时间,也要把灾民救下来,经过一番努力,当12次列车撤至高坡地的时候,车内又多了300余人。

谨慎起见,列车继续向后行驶了几公里,停在了一片土坡之上,这里是周围的最高地带,水位应该不会继续上升,张敏媛暂时松了一口气,而车上的乘客则欢呼起来,他们纷纷高喊“得救了”。

不过,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在洪水的袭击下,车内通讯系统被彻底毁坏,任何求救信息都发不出去,车内1300人的饮食问题刻不容缓,而本次列车因夜间发车并没准备餐食,车上仅剩的一箱面包,是乘务员带来的早餐,在一千多张嘴面前,这实在是杯水车薪了。

铁道部门这边也是心急如焚,他们不断尝试与12次列车取得联系,都以失败告终。

但就在中国铁路为救灾而努力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之音》又传出谣言,他们声称辽西大雨已经淹没我国一列载有600人的客运火车,车上乘客全部死亡,这“被淹没的火车”,显然指的就是12次列车。

不过,铁道部门并没有听信美国媒体的错误报道,他们虽然联系不上12次列车,但没有放弃一丝机会。

按照常理估计,列车大概率已经在轨道塌陷中被掩埋,但一架装满了食物的直升机还是被派出,无法准确定位列车位置,便将食物空投到绥中县各个地点。

看到从天而降、写着“高级饼干,慰问旅客”的包裹,乘客激动不已,顿时,车上沉重的气氛消散了不少,积极的自救行动由此展开。

水中打捞出的食物

空投来的食物为众人鼓舞了勇气,但还不足以解决饮食问题,这个时候,张敏媛想到了一个办法。

她先是向全体乘客动员,让大家坚信一定会战胜洪灾、回到家乡,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她留意到附近一个大型食品仓库在洪水中被冲毁,水中正漂浮着大量食物,大家不妨下车,合力将食物打捞上来。

听到张敏媛的号召,车上的乘客二话不说便要求参与行动,就这样,在乘务员的安排下,数百名乘客依次下车在不同的方向搜寻。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果然收获颇丰,经过统计,列车上共打捞出不少面粉和花生,这已经能够解决一些燃眉之急。

就在这时,乘警李日奎也回来了,在他的身后还有数十名当地农民,他们手中无不拎着鸡蛋、蔬菜和油盐。

原来,在列车刚刚确认安全之际,李日奎为了联系当地政府部门,便独自下车,多次横渡汹涌的洪水,这才找来了当地人的援助。

虽然列车失联被困,但乘务人员和乘客都十分镇定,与此同时,锦州铁路局组建的搜救小队也正式展开了行动,石河桥、前卫车站,他们冒着大雨搜遍了每一处12次列车可能经过的地方。

终于,在沈山线388公里~389公里的高坡区段间找到了列车停靠的身影,此时距离列车失踪已经超过30个小时,而车上的乘客以及被救的民众去不都安然无恙。

在得救后,铁路部门领导和张敏媛都很激动,他们紧握双手迟迟不肯松开,热泪喷涌而出。

乘客见状也激动不已,在他们的要求下,12次列车于24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晚会,共同庆祝这次的劫后重生。

在乘客载歌载舞的同时,铁路部门下达命令,全线被冲毁的铁路得到了及时修缮,不到一天时间,12次列车顺利恢复行驶。

根据上级指令,列车暂时不去北京,直接返回沈阳,就这样,随着一声清脆的鸣笛,12次列车极速向出发地驶去,这一震惊中外的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在列车失联、乘客慌乱的危急关头,张敏媛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表现拯救了所有人,因此,在1959年11月,她作为铁路系统的先进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不仅如此,第二年她的事迹还被改编为电影,在全国各地放映。

12次列车自此成了家喻户晓的先进单位,而张敏媛也深深地影响了一整代人。如今,中国高铁早已领先全球,张敏媛与12次列车的故事仍在铁路系统里流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