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国男篮有姚明,女篮则有郑海霞。 1967年,郑海霞出生在商丘柘城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父母给她起的小名叫海霞,而她的大名叫郑英华。 小女儿的出生,让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全家人的身高,无论是父母还是哥哥姐姐,都很正常。 然而郑海霞的身高,从小就在蹭蹭往上长。 12岁那年,郑海霞身高就达到了172厘米。 彼时,国内很多男性的身高,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父母疼爱女儿,虽然生活艰苦,不过父母还是尽量照顾着女儿的饮食。 那时候每天吃饭,她的碗里总能多出一个鸡蛋。 而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碗里,是没有的。 对于一个高个子的姑娘来说,能够进入篮球队,就是最好的选择。 幸运的是,也正是在这期间,她被当地的体校选入了篮球队。 在那个年代,她还没有什么能成为篮球明星的想法。 能够顺利地进入篮球队,就意味着从今以后,父母不用再操心女儿吃不饱。 进入篮球队后,郑海霞非常珍惜被选中的机会,她开始拼命进行训练。 但是因为个子实在太高,根本就没有适合她穿的鞋子。 最初每天开始训练的时候,这个高个子的姑娘,只能光着脚在球场上跑来跑去。 可是对那个时候的她来说,她并没有感受到条件的艰苦。 相反,她每天都沉浸在能够安心打球的兴奋之中。 至于说在打球的时候,有的人向她射来异样的目光,她更是不在乎。 直到有一天,一个木匠突然发现这个姑娘居然在光着脚打球, 于是就用自己的木工活儿,专门给她制作了一双“木鞋”。 她就是穿着这样的鞋子,度过了最初两三年的训练时光。 对彼时的郑海霞而言,个子高只是她一项优势,能否最终留在篮球队成为职业的运动员, 还要看她接下来在球场上的水平和实力。 14岁那年,八一队的主教练陈常凤知道了郑海霞,专门发掘了她。 这是郑海霞人生得以遇到转机的第一步。 又经过两年多的刻苦训练,在16岁那年,郑海霞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国家队。 从此,她成为了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 彼时的郑海霞虽然年龄还不是很大,但是个子高,身体也长得很结实。 在赛场上的郑海霞,动作十分的灵活。 第二年,郑海霞就成为了国家队的主力中锋。 当年的奥运会是在洛杉矶举办的,17岁的她,随同中国女篮征战奥运。 这也是郑海霞进入国家队后,第一次参加重大的国际赛事。 中国女篮不负众望,预选赛夺得了第一名,并在最终的决赛中夺得了铜牌。 对中国女篮而言,这是最具历史性的突破。 而在这突破之中,贡献率最高的当属郑海霞。 她在赛场上投篮的命中率达到了59%,其投篮率在全队一直排在第一位。 尤其是当郑海霞第一次飞跃奔跑在国际赛场上的时候, 她矫健而又灵活的身躯,被国外的媒体形容为中国的长城。 获奖归来的郑海霞,成为了中国女篮的骄傲。 彼时的她,终于可以摆脱身高带给自己的局限和困扰了。 彼时的她,个子已经接近了两米六,虽然说话的声线很粗, 但是骨子里,她也是一个女生,是一个爱美的小仙女。 那时的她正值青春年少,只要不是训练或者在赛场上, 手腕上总是挂满了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小饰品。 从丝带,到小链子,或者是各种装饰品,只要是其他女生喜欢的,她也喜欢。 除此之外,到了爱美的年纪,她也和其他女孩一样,喜欢各种漂亮的衣服。 没有合适的话,她就想办法找人定做。 除此之外,对篮球的热爱,让她在那些年,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训练和比赛上。 尤其是在国家队的时候,由于每年的赛事繁重,她几乎没有回过家。 甚至于每年春节,有时候她也不能回去。 每当这种时候,她就通过写信的方式,寄托对父母的思念。 她感情丰富而细腻,每次给家里写信,总是报喜不报忧,希望父母在家里能够保重身体。 而随着她的年龄渐渐增大,少女渴望爱情的心,也一点点地张开。 郑海霞曾经说过,20岁出头的时候,她有过属于自己的爱情。 由于身体的特殊,另一半身材也很高,甚至比她还高出4公分。 两个人在一起相处了两三年。 但是,因为郑海霞的身上汇聚了太多的光环,而另一半就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内心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最终,两个人还是选择了分手。 男友写给郑海霞的分手信中,有一幅她自己画的画。 画中是一棵大树,而大树的底下是一棵小草。 对于男友离开自己,彼时的郑海霞很理解。 最终,男友选择和别人在一起。 不过在此之后,两个人还一直保持着朋友的联系。 由于彼此都太高了,适合的衣服和鞋子都没有。 郑海霞总是尽己所能,经常给他邮寄衣服和鞋子。 就连姚明在小的时候,由于身体发育得太快,根本找不到合适的鞋子。 姚明的母亲也是篮球运动员,后来儿子身高疯长,姚明还曾找郑海霞借鞋穿。 或许,这就是高个子郑海霞所面临的最大烦恼吧。 20岁那年,北京成为亚运会的举办城市。 作为国家队的一员,郑海霞夜以继日地进行着训练。 可就在那个时候,她的母亲突然病逝了。 母亲的离世,让这个姑娘承受了巨大的悲痛。 但是,为了不影响训练,她在训练场上,都是尽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只有当每天的训练结束,回到宿舍的时候,她才能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泣。 母亲给予了她太多,而自从她走上篮球场上, 和她相聚的时间就已经大大减少了。 而随着母亲的离去,她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训练和比赛, 争取用最好的成绩,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于是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她犹如发了疯一般地拼命。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的亚运会赛场上,中国女篮成功夺得了金牌。 比赛结束后,郑海霞带着奖牌赶回了家乡。 对郑海霞而言,那一刻的眼泪中,饱含了一个女儿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随后在巴塞罗那的奥运会上,中国队获得了银牌。 彼时的中国女篮,被称为是“郑海霞时代”。 因为她的打法灵活,快速应变能力高,再加上投篮率高, 让郑海霞以及她所代表的中国女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世界的篮球赛场上独树一帜。 不过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郑海霞也已经二十七八岁。 常年的高负荷训练,再加上身体本来就高于常人,使得她的身体和骨骼承受了巨大的负荷。 那个时候的郑海霞,身体已经出现了多处伤病。 但是,郑海霞依旧参加了1994年的世锦赛,并且还带领中国女篮获得了亚军。 而她自己在当年的赛场上,投篮的命中率达到了80%以上。 此时的她,脑海中盘旋着的是两年后的奥运会。 然而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她一身伤病的身体, 已经难以支撑她在赛场上的尽情驰骋了。 纵然如此,她还是带着伤痛,站在了当年的奥运会赛场上。 这也是郑海霞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 而就在当年,大洋彼岸的美国举办了第一届的WNBA赛事。 作为世界知名的篮球运动员,退役之后的郑海霞,加入了洛杉矶的火花队。 虽然不能代表国家出场了,不过她还能以职业球员的身份, 继续驰骋在自己钟爱的赛场上。 在第一个赛季,她每场的平均得分达到了9.3分,篮板球为4.4。 而且,61.8%的命中率,让她在赛季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笑容可掬的模样、高高的个头以及在赛场上的灵活驰骋, 她一上场,就能引来全场观众最多的关注目光。 那个时候,球迷们亲切地称呼她是“大鲨鱼”。 然而外界并不知道的是,此时她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她的职业生涯了。 那是在1998年的秋天,第二个赛季的时候,一次训练中,她的膝盖和腰严重受伤。 医生的诊断更是让郑海霞备受打击。 新伤的粉碎性骨折,以往职业生涯中留下的骨刺和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根都非常严重。 医生也没有任何办法,郑海霞只能离开了心爱的球场。 回国之后,医生做出的诊断结果和在美国时一样。 彼时医生的建议是,不能再打篮球了。 不过,郑海霞依旧不想离开赛场。 1998年底,她正式担任八一女篮的教练。 对郑海霞而言,教练虽然是一个新的身份和角色,但是她也一定要做好。 虽然在篮球界赫赫有名,但是她的缘分却一直未曾到来。 直到2007年的时候,40岁的她,突然收到了一封长长的表白信。 给她写信的人叫徐庆华,是郑海霞的粉丝。 对方不但个头也有190厘米,而且和郑海霞还是河南老乡。 徐庆华在信中表示,自己当年在平顶山的体校里也打过篮球。 之后便去了深圳,在街道办里担任文体干部。 就在那时候,他就已经从电视上开始暗恋郑海霞了。 徐庆华知道两个人的身份相差悬殊, 所以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不敢把心头埋藏的爱恋说出来。 那时候,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很操心他的婚事,给他介绍了很多对象,最后都被他拒绝了。 在徐庆华的心中,只有郑海霞。他默默关注着郑海霞的一举一动。 有一次,郑海霞到深圳参加活动,徐庆华正好在一场活动中见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 徐庆华知道,自己必须得果断出击了,否则抓不住机会,缘分就有可能流逝。 就这样,他怀着忐忑的心理给郑海霞写了信。 他原本以为自己就是自作多情,郑海霞不会理他。 但谁曾想到,很快他便收到了郑海霞的回信。 就这样,两个人一来一往,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恋情。 对郑海霞而言,能够在40岁的时候和爱情相逢, 应该是自己最开心的事情了。 2010年的时候,这场爱情终于迎来了婚姻的终点。 两个人分别在家乡和工作地摆了喜宴。 在北京的喜宴,一共有60桌子。 对彼时的郑海燕而言,那是她人生最为幸福的时刻。 一转眼,郑海霞步入婚姻的殿堂已经有11年了。 夫妻两个很幸福,但是却一直没有要孩子。 郑海霞坦言,家里人的身高都很正常,而她自己的突然增高,应该是基因突变。 她不敢确定以后生下来的孩子是否健康,因此和丈夫商量后,决定不再生育。 彼时的丈夫,成了她身边真正的陪伴者。 她的腿已经有些变形,外出行走,很多时候都需要丈夫的搀扶。 郑海霞已经不能跑步,而且连长时间的行走也做不到。 但是她对篮球的热爱依旧是热忱的。 只要有各种篮球的公益活动,不管在哪里,她都会去参加。 因为在她看来,当年的自己,正是凭借着篮球才改变命运的。 如今的她在生活中,不拿篮球的时候,能灵巧地织毛衣。 有的时候,爱美的她还会在裤子上绣上卡通的图案。 当年,她是第一个走出国门到美国WNAB打球的中国人。 那时候的科比,还是一个没有球迷能记住的新人,就连奥尼尔,也是她的崇拜者。 一转眼,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 岁月如梭,下了篮球场的郑海霞,也找到了自己的家庭和幸福。 如今的郑海霞,大多数时候穿唐装,衣服也都是定做的。 不过因为是军人,出席什么活动在公开的场合,她穿得最多的还是军装或者运动装。 在她看来,运动装才是最符合她身份的衣服。 穿上一身运动服,她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在球场上肆意驰骋的岁月。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第三方检测机构 http://www.fcc-lab.cn/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