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信息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毛主席为何再没回过红色延安

2022-03-09/ 网盛信息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延安这座城市,如今早已被誉为“革命圣地”。从1935年,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来到了延安开始,党中央
韩剧吧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hanjuba.org

延安这座城市,如今早已被誉为“革命圣地”。从1935年,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来到了延安开始,党中央的大部队便在这里开启了长达13年的生活,革命的曙光,便在这个时候逐渐展露。一直到1948年,这段艰难的日子才结束。物质上的匮乏并不能击溃共产党人,当年有不少中外记者和团体来到了这里,他们描述的都是“军民同乐”的场景。后来,国共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率部向延安地区发起攻击,党中央也为此做出了快速反应,为了能诱敌深入,以运动战的形式击败敌人,毛主席决定撤离延安,并向陕北地区转移。十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人对一个地方产生感情,根据身边警卫员的回忆,毛主席当年在即将渡过黄河的时候,还对大家说:“我还会回来。”可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回到过自己的老家韶山,最终也没有回到过延安。毛主席为什么再没回过红色延安?

离开延安,也是形势所迫最初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时候,根本没想到后面会发生那些情况。从1946年开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六十多个旅,还成功捉拿了上百名军官,蒋介石这能受的了吗?因此,在1947年,蒋介石已经被前期的各种失利冲昏了头脑,坚决要拿下共产党的心脏地带,胡宗南接到了这个任务,并且带着二十多万大部队想要快速吃掉中央保卫军。在他们眼里,只要拿下了延安,就能破坏整个共军的指挥系统。在当时看来,这种方式似乎真的可行,因为整个延安地区只有两万多军队。在部队准备撤出延安的时候,还有不少人疑惑不解,觉得延安象征着革命主要地盘,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延安早就成为了革命的一部分,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放弃延安呢?毛主席对大家说:“蒋介石打仗向来是要争地盘,然后开庆祝会,那我们就给他地盘,我们的目的是要俘虏兵员,要缴获装备,才能渐渐壮大自己。”

因此,大家才终于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我们放弃了延安,就代表着我们将要走出更重要的一步,我们的目光是全中国。不过,这次转移并不是大转移,而是将部队停留在陕北地带。身边的工作人员三番五次的提出,希望主席能够撤到黄河的东边去,可主席的回答依旧很坚定:“我们在延安十几年的时间,一直过着和平的生活,有了战事就离开,怎么对得住当地的百姓呢?”

此外,这句话还有另一层军事上面的意思,由于胡宗南部是蒋介石麾下的王牌部队之一,解放战争此时已经进入了非常激烈的时段,胡带着二十多万人找着两万人不放,毛主席也觉得这种情况下能够很好的牵制住敌人,也算是给主战场的战士们缓解了压力。当年的事情果然和毛主席想的一样。在毛主席等人撤离后,延安宛若一座空城,胡宗南没付出什么代价,就把延安城给占领了,随后便对这座城市大做文章。蒋介石闻讯后欣喜若狂,带着身边的人火速赶往延安,要好好看看这个被自己占据的“红色首府”。蒋介石当时有多高兴呢?根据后来有人回忆说,蒋介石向来都比较严肃,在来到延安的时候还罕见的幽默了一把,他说:“我当年邀请毛主席来重庆,如今我本人回访,可毛泽东却没有邀请我。”

不过,转悠了一大圈,蒋介石有点高兴不起来了。蒋介石本人并非庸碌之辈,不然他也不可能在乱世中快速崛起,从而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方,所以他是有自己的见解的,不过就是这么一位历经天下大事的领袖,却没想到,毛主席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竟然如此的简陋。他的窑洞和寻常人住的根本就没什么区别,跟自己在重庆的官邸比起来简直差了太远。再加上当年自己的经济封锁政策,根本没有摧毁延安的斗志,他看到了一架架纺车,根据当地百姓的介绍说,当时毛主席在这里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还投入到了生产运动中,有些地里,还有他自己种的菜。

蒋介石仿佛在一瞬间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对手。而这一边的毛主席,自从这样离开了延安,就再也没有回来,毛主席很爱这里的百姓,他对延安和延安的老百姓有着很深的感情,那段艰难的奋斗岁月,总是停留在他的脑海中。所以,延安在毛主席本人的革命生涯中非常重要,他的思想和行成离不开延安,延安这个城市也承载了太多历史,毛主席一直都觉得,自己应该回去看看。可是,这一生,他本人的足迹再也未曾踏入这片故土。

秘书披露了真实原因,毛主席一直都很想回去早年,毛主席的秘书叫高智。建国后,毛主席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此前在延安的时候,操心的主要还是革命未来和延安内的具体事务,可进了北京以后,就要操心着全国的事情。

那会国家百废待兴不说,还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全面封锁,我们不仅要把农业搞好,养活全国百姓,还要鼓起力量发展工业,向着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毛主席每天睡觉的时间都很少,几乎很少离开北京城。他在此时也总是能够想到延安的岁月,也希望等啥时候闲一点了,回到延安去看看。一直到了1962年,毛主席身边的秘书高智将要调往西安工作,毛主席知道后,立马叫来了高智,紧紧的拉住了他的手,对他说:“小高呀,你跟着我这么多年了,也知道我想着写什么,我对你的感情,感觉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深呀,不管你去哪里了,我有点小忙,你是要帮的。”

看到毛主席突然用这种语气跟自己说话,高智马上提起了精神,问主席要给自己安排什么样的任务。没想到,主席却讲了一段故事。当年刚刚到延安的时候,过黄河的时候,主席的老青马被挤下了黄河,结果马儿自己游到了岸上,后来转战黄河的时候,他总是会骑着马儿在河边游走一趟,曾经的那段路,他想再去走一趟,也想去看看延安的父老乡亲们。高智明白了过来,也懂得了主席的心思,带着主席的嘱托去了西安。他觉得,主席如此的思念延安,很快就会过来的。结果,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高智在陕西始终没能等来主席。后来,高智由于工作的需要要出国,途经北京,他赶紧去找了主席一趟,并且把从陕西一路到北京路上的所见所闻和发展情况告诉了主席。主席也觉得这两年实在是太忙了,都没有时间再次回去一趟,确实有点难受,听着高智的描述,他再一次陷入了沉思。“过去,我说过想要骑着马儿在黄河边上走一趟,可是实在脱不开身,也有点好高骛远了,我对陕西非常有感情,我想回去再尝尝陕西的小米。”

后来,高智专门给毛主席寄来了陕西的小米,毛主席收到以后,吃的津津有味,也正是吃米的时候,他又想到了过去的点点滴滴,想着找个机会再回去一趟。由于延安距离北京非常远,毛主席可能心里想着,如果有什么工作需要再次前往陕西,到时候就能好好的看看熟悉的延安了。新中国刚刚建立十来年的时间,国内很多发展都处于一个不断摸索的时期,这些要付出的努力,要比延安时期还多。咱们看看那一段时间的历史便知道了。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美国挑起了朝鲜战争,并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在那会,毛主席做了重要的决策,派出人民志愿军出征朝鲜,这一下就打了好几年;此外,国家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更是一样的不能落下,后来,苏联更是对中国的北方构成了巨大威胁,珍宝岛战争也是在这段时间发生的。除了打仗和发展外,外交也成为了新时代的主题。

那会主要负责这些事情的是周总理,不过两个国家未来究竟要迈向何方,主席还得参与商量,领导人在这段时间有多忙也可见一斑,几乎没有一天是能够休息的。此外,那个年代和现如今很大的区别也源自于交通,如果有现在的交通条件,主席可能抽出个一两天时间便能回到延安,可那会完全不一样,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完全没有如今发达,很多道路连汽车都不通,还得走很多的山路。这种费时费力的事情,对于主席来说非常麻烦,自己也根本没时间脱身。毛主席迟迟不能动身,还有个关键原因,来自于身边的工作人员。

别说去延安了,就算在北京城附近,毛主席的一举一动都在警卫员的保护下,那会主席可是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警卫员身上的担子也很重,这一路走去,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警卫员也十分担心毛主席会有危险,并且,沿途也没办法做到无死角保护。这些原因,让毛主席最终没有办法回到延安,不过他也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等周边的局势都能缓和了,自己也能渐渐抽身了,就可以回到延安了。到了七十年代,大环境渐渐缓和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走向了回温阶段,可这会毛主席自己的身体便渐渐出现问题了。

由于前期革命过程中吃了太多苦,再加上烟不离手的习惯,让毛主席的心肺功能渐渐出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从1974年开始,毛主席的病情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视力渐渐下降,后来那几年已经有点看不清东西了,所以获取信息主要还是从身边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第二便是手掌和小腿肌肉渐渐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依旧抱病南巡,在长沙停留了一段时间,不过这个距离几乎已经到了极限,毛主席根本没有办法回到陕甘宁边区这样偏僻的地方了。

建国后,要说毛主席抱着怀念的心情去过的地方,似乎也只有韶山了。他在这里长大,是一切的起点,在全国的局势稍微稳定下来一些后,他启程来到了这里,和父老乡亲们见了面,也正是这出门的几天,留下了更多要处理的工作。毛主席实在是太忙了,很多地方他都想再回去看看,一直都没有机会。比如贵州遵义,在这里召开的那场会议,成为了全党的转折点;比如西柏坡,解放战争中震惊了世界的三大战役,便是在这里完成了指挥的,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同样是在这里召开,西柏坡距离北京并不远,可习主席也一直没有再回去过。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毛主席比谁都更想重温一遍过去的革命之路,那些当年留下的诗句,都有着相对应的景色。但是,后来的习主席心中虽有怀念,可他肩负着整个民族的发展方向,他自然也会把更多的时间瞄准未来,中国虽然稳定下来了,可依然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解决。

如今,这些革命圣地依旧散发着自己的光芒,特别是主席生活了十三年的延安,已经成为了一座现代化都市。犹记得当年,毛主席的身影最后离开的时候,身后是胡宗南的大部队,重重大山减缓了胡宗南的追击速度,也让解放军的进军之路带来了诸多困难,有些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毛主席从未“放弃”延安,这一切也只是一种策略。后来1948年4月,国民党军队在攻势下仓皇而退,西北野战军成功进入延安,这距离当年毛主席离开才刚刚一年的时间,毛主席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只可惜,他本人再也没有踏上这片故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