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影视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www.souys.cc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河南暴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与之相关的讨论渐渐平息。 大部分灾难的亲历者,也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了。 一度以为,灾难过去就要和它挥手告别,直到今天看到一条信息,我才在沉默中恍然—— 对有些人来说,惨痛的记忆不会被消磨,反而会伴随时光流淌而愈加浓烈。 先由一段聊天记录说起吧。 她,是一位在暴雨中失去孩子的母亲。 是那场暴雨里受难家庭中的一个。 时间已经过去许久,她仍然在网络上寻找着孩子的踪迹,刷着当时的视频,看着当时的新闻报道。 终于,在一段网友发布的视频里,她发现了儿子生前最后的影像。 如获至宝。 孩子还穿着那件蓝色雨衣,戴着口罩,只有短短一两秒,却被这位妈妈看了无数遍。 很不幸,孩子早已遇难。 但当她再次看到儿子的面容,依旧心如刀割。 她想不明白一件事,为何已经接近了安全出口,孩子最终还是没有走出来。 她一次次询问,一次次思索,犹如一次次给自己的心脏捅刀子。 “应该可以出来的啊。” 短短几个字,满是血泪。 失去孩子,是极致的痛苦。 这位母亲,接受了失去孩子的现实,但这段记忆却成了刻骨的痛。 她不断重复着自己的疑问,重复观看那段视频,视频的拍摄者也认真地解答了她的问题。 但“为什么没有出来”,依然是这位母亲永远的疑问。 “应该可以出来的啊……” 看完这段聊天记录,很多人都哭了—— 不仅是因为一个家庭因暴雨而变得支离破碎,更是因为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的思念和爱,让人心疼。 两个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是弹指间。但对于这位母亲,却是煎熬的时光。 一遍一遍地确认,一次次的难过。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就这样和孩子阴阳两隔。 在社交平台上,这位母亲的头像是一盏平安灯。 哪怕自己和孩子早已彻底分开,亲情的联系却依然紧密,即使孩子已不可能回应,这位妈妈好像依然在歇斯底里地呼唤—— “孩子,不管你在哪里,都要平安啊。” 每次见面,都可能是最后一面。多看一眼,也可能是最后一眼。 有人说,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 “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 对于下面这位父亲来说,却是那个再也接不到女儿的站台。 同样是那场暴雨,让他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 一袭蓝色雨衣,一块纸质字板,一辆自行车,一位父亲,一起在那个曾经承载着无数次父女相逢的站台等待。 无声,却悲痛万分。 失去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悲痛? “雨衣爸爸”的亲人描述说——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他,在太平间里,这个中年汉子哭作一团,一遍遍地重复“我们的妞妞没了。” 那悲痛的声音难以用语言形容,像是被扼住脖子的呜咽,又或者是悲恸到极限的平静。 爱到极致,也痛到极致。 亲人说,他和女儿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就是他们的相处方式。 他一直都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但在女儿面前除外。 “妞妞开心最重要嘛。” 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喜欢背着妞妞。妞妞从台子上跳到自己的背上,他笑得像个孩子,直到妞妞长大了,再也背不动了。 但是这些,都在那场大雨后戛然而止了。 得到消息的那一夜很安静,“雨衣爸爸”在雨中坐了一夜,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但答案似乎也不言而喻—— 和女儿相处时的喜怒哀乐,陪伴女儿长大的点点滴滴,和女儿分别前的最后一次见面…… 那是无处发泄的思念,也是再也无处安放的父爱。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想把一切都给你,不记仇却记得你喜欢的每样东西。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真神,那一定是父母。” 在没有当妈之前,我不理解这句话。 当妈之后我才明白,当一个人有了孩子,是真的想把全世界都给他,拼了命也要保护他。 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徐伟,就是这样一位父亲—— 孩子患了罕见病,必须不断注射组氨酸铜。 但这种药物很稀有也很昂贵,他很难拿到,孩子也等不了。 为了救孩子,徐伟购置仪器,把杂物间改造成了实验室,疯狂学习专业知识。 他告诉自己,“这药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做!” 仅高中学历的他,硬是把几本专业书籍吃透。 光是笔记就满满几大本。 整个过程,对于徐伟来说,无异于愚公移山。 他要克服的不仅仅是那些常人难以理解的困难,更是周围人甚至亲人的不理解和不相信。 “放弃吧,让孩子走,你们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搞不好会死人,还可能犯法。” 每一句规劝,徐伟都认真想过,但每次看到孩子熟睡的样子,所有犹豫都被击得粉碎。 救孩子! 他自学大学教材,用自己做实验,几乎倾家荡产,只是为了维持孩子身体的现状。 他深知,即便药物无法将孩子彻底治愈,但只要他能好好活着就已足够,每每看到孩子露出的笑容,都是他不敢停歇的动力。 他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不能放弃! 终于,他成功合成了组氨酸铜。 孩子在注射后,身体指标恢复了正常。 徐爸爸的事情火了之后,很多人被震撼到了,就连专业的医生也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而奇迹之所以发生,只是因为他是孩子的爸爸。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血缘链接,因为父母对孩子特殊的爱。 无法解释,也无须解释。 有人说,看到徐爸爸的事迹,突然觉得一直以来低估了父亲两个字的重量。 在他身上,我们没有看到遭遇困难后的颓唐和生活停滞,有的,只是为了战胜病魔而越来越强烈的振奋。 虽然这一切最好的结果,只是让陪伴孩子的时间再延长一些。 但哪怕离别终会来临,也要拼尽所有, 这就是父母的爱最动人的地方,不是吗? 看完这三个真实例子,我眼圈都是红的。 同样作为孩子妈妈的我,对这样的事情颇为敏感。 我想你也一样。 当妈前,努力对自己更好,当妈后,想让孩子得到最好。 有人问,有了孩子是什么感受?就像突然有了软肋,也有了盔甲。 孩子,承载了父母无时无刻的挂念。 从嗷嗷待哺时的精心照料,到长大成人离家后的叮咛、思念,到孩子结婚成家后常回家看看的唠叨。 一位老父亲卧病在床,不能动也几乎不能说话,但当他看到儿子外出时,依然用沙哑的声音,叮嘱他多穿点。 儿子瞬间泪目。 是呀,不管多大,在父母眼里你都是个孩子。 怕你吃不饱,穿不暖,考虑着你的一切。 即使自己已经老去,臂膀不在坚实,依然想护你周全。 这就是父母啊。 每每想到这里,就愧疚万分。 因为我们也是这样爱着孩子,我们的父母也一直这样爱着我们。 但我们很多人,都还没能好好陪伴父母。 父母曾经给过我们的爱,我们甚至都没有好好回报, 因为当父母把孩子养大成人的时候,就预示着告别的开始。 渐渐地,和他们维持联系的方式只有几通几十秒的电话,数的过来的视频聊天,还有那些总是来不及回复的消息。 他们总说“你忙你的,我没事”,我们总说“以后再聚”。 总觉得父母还未老,我们也年轻。 但你是否知道,爸妈真的很需要,也很想要儿女的陪伴。 在《屋檐之夏》里,傅首尔曾说—— “长辈不要总是告诉年轻人,我不在意,时间久了子女真的会信以为真。” 在镜头前,朱爷爷也袒露了自己的心声—— “我是说我不过生日,但我心里想他们能记得我的生日。” 这就是千千万万个父母的写照啊。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无私? 无私到哪怕想见见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开口。 他们在电话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视频聊天里提高着自己的演技,在漫漫长夜里抵抗着绵绵不绝的思念。 他们不说,但们不能不懂。 有人做过一次统计: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孩子,到抚养他们成年时,你能和父母相聚的时间加起来,只剩下100多天。 所以,别再说什么来日方长了。 我们要好好爱我们的孩子,也不能忽略爱我们的父母。 生命里有太多无常,我们要对得起这场缘分。 多多给予家人陪伴,不管走多远,有多忙也不要忘了回家! 珍惜每一次相拥的机会吧, 因为下辈子,也许我们真的不会再见了。 一起点亮「在看」,答应自己,爱自己的家人,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