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是什么游戏 https://www.td010.com 近日,《专业团队前来守沪,120名果蔬分拣员抵达上海》的新闻感动了不上网友,他们纷纷留言表示—— “谢谢你们,感恩有你!“ “我核酸是阴性,我可以去支援嘛?”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有效。” 那么分拣员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他们一天能为我们分拣出多少菜? 没经过培训可以去支援吗? 为此,东方网记者采访到了此次驰援上海的美团买菜分拣员李德峰,听他讲一讲分拣员的故事。 培训6周才能上岗 熟手、生手工作效率差五倍 作为抗疫保供的重要环节,分拣人员更像是整个抗疫保供政策中转站。李德峰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要经过6周的培训才能够成为一个基础的分拣人员,后续,根据站内岗位的不同,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 从工作效率上看,一个成熟的分拣人员和一个新手之间工作效率可能差距在5倍左右。 △李德峰正在分拣菜 从工作内容上来看,分拣人员在站内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商品的摆渡员,分拣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商品分拣上。“由于美团买菜提供了一站式生活超市的服务,为此分拣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能够熟悉站点布局,精准快速完成商品分拣。同时,针对消费者一些宰杀的特殊需求,也会有专业的岗位进行处理。” 二是“品质的把关人”,对于分拣人员来说,不仅仅承担快速将商品分拣出库的工作,同时,他们还是商品品质管理的最后一道把关人。在分拣过程中,从外观,效期等多个方面,对于相关商品进行复核,保证消费者的商品品质。 订单暴增分拣时间翻倍 每天持续工作18个小时 事实上,由于疫情原因,市民购物需求暴增,现在分配到站点的订单相比之前翻倍。而暴涨的订单也意味着拿货、分拣的工作量随之暴增。 李德峰坦言,“日常订单只有几件商品数,一两分钟就能分拣完成,现在一个订单都有十几件商品,而且往往都是大件,需要的分拣时间翻倍,甚至翻三倍。” “现阶段,我们的一线分拣工作人员每天要从6点到晚上12点,持续工作接近18个小时。最长一天里,分拣人员从前一天7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中午。” 果蔬分拣员 不过虽然忙碌,但大家也没怨言,都在尽力保供应。“我们部分员工都是主动自愿加班加点,平台也安排了相应保障机制,给我们安排了统一住宿酒店,相关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站点里不回家睡在酒店的,短的有一周了,酒店不分星级,只要附近有酒店能住就行。” 李德峰坦言,而为了保证每位下单的用户都能及时收到订单,短暂休息时间,守着大堆的生鲜食品却只吃泡面,已是疫情发生以来的常态。 “大家对于买菜的焦虑,我们都知道。请大家相信,我们正在尽全力保证每个商品都能及时收到。”李德峰说。 延伸阅读: 上海数百员工被封在公司8天后政府派300辆车送其回家 2022年3月9日,办公室的一个同事在做完5轮核酸检测后被确诊为阳性患者,我和公司几百个同事被封锁隔离在单位。在经历一开始的兵荒马乱之后,我们逐渐适应,原本14天的隔离也更改为7+7的隔离政策。 在公司的睡眠设施 在单位隔离的第8天,我乘坐着政府为我们统一调拨的300辆出租车中的一辆,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回到了温暖而熟悉的家中。 从公司回家的当天 我居住在浦东世博板块的一个老小区,这里生活气息很浓,闲时可以去滨江边散散步,也可以旁听上海大爷大妈唠嗑,周围能买到咖啡,也可以吃上南第一炸。在这附近住了4年多,我喜欢这个地方也找到了归属感。 这一轮疫情暴发后,3月24日,浦东部分街道开始实施封闭管理,平时很熟悉的地方突然变得陌生起来。 我所在的小区人口密度大、房龄老、老年人比较多。排队核酸的过程中,常能看到由家人推着轮椅出来做核酸检测的老人,因此我们小区核酸检测时,除了智能手机上的健康码之外,工作人员手里必备“喵喵机”,它是根据身份证号打印出纸质二维码跟进核酸信息的工具。这样的人口特性无疑考验着基层的领导组织能力和灵活性。但疫情发生后,我们居委会给出的答卷不能令我完全满意。 小区周围夜景 举个例子,安排小区居民做核酸的通知很多时候是突然来的,一开始也没有分楼栋、按楼层通知,而是通过扩音喇叭在小区公告,有人听见喇叭声音了就下去,有人看排队的人多就晚点下去甚至没听见通知就不去了,也没有人管,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无组织、无纪律”。 当然,随着核酸检测次数的增加,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大家有楼长的概念了,核酸检测前,楼长会到你家门口敲门,告知你该下楼做核酸了,但因为很多人在居家上班、居家网课,不太可能一通知就做到即时响应,所以实际也是挺乱的。而这种生活的“不确定性”往往令人难以长久忍耐。 另外,3月28日前的某一天,浦东尚未完全封控期间,我还去了一趟居委会,因为我的深龋填充材料掉了,如果不能及时补上,很容易整颗牙就废掉,也很容易牙髓炎,痛不欲生。我自己联系好了医院和医生,带着我的核酸阴性证明找居委会办理出入证。没想到当时三个大叔,坐在办公室里抽烟,吞云吐雾,跷着二郎腿听完我的情况,一个跟我说:特殊时期,你忍一忍;另一个贡献了一个土法:含着大蒜杀菌......这种工作态度真是令我无语。 批评是容易的,不过我觉得除了批评,我们还应该有所行动。鲁迅说过,我们中国青年要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深以为然,与其在家抱怨这个那个,不如出门发光发热。 小区志愿者 我的工作机动性比较强,只要把每天的工作做完,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因此,我报名了小区的志愿者,一方面我希望当志愿者收集更多信息帮助自己采买物资;另一方面,我也想为社会做点贡献,看看能不能通过切身参与的方式发现问题的痛点,进而做点改变。 当志愿者的第一天,我从居民立场转换到了社区工作者的立场,深刻感受到了他们不容易,尤其是在有防护的情况下,其实外部传来的声音都很缥缈,人跟人讲话要隔得很近才能听得到。 因为是临时组建的队伍,也遇到一些沟通不畅的问题,我还看到了疫情之下的众生相:有的居民说自己有特殊情况,想优先做核酸;有的居民看见防护服就紧张,让我们不要靠近;还有居民则是死活不出门,拒绝做核酸或者要求上门做核酸.....当然,绝大部分居民都能配合理解工作。 在这几天的志愿者工作中,我也分析了一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了效率更高,能让居民生活最小程度被打扰的方法。比如我观察到,在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中,楼组长这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他需要将街道层面的安排和通知传达到楼内居民,也需要摸排本楼情况,将有特殊情况的居民汇报给街道,让上级部门统筹规划。 但因为我们小区老年人口比较多,楼组长年龄普遍较高,很多人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我认为可以从楼中的年轻人中挑选副楼长协助楼长,一些信息化的操作由年轻人完成。 说到信息化,我认为在核酸检测前,根据以往经验排一个各楼栋做核酸的大致时间表,提前分发给居民,让居民心中有数,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事,这样可以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减少大家出门的时间,避免因为核酸检测排队聚集导致的疫情传播。操作执行起来也并不复杂。 我把这些建议汇总,发进了我们的志愿者群,有一部分“愿意站起来”做事的朋友响应了我,我们也开始进一步行动了。另外,疫情之下,我们的邻里关系也更紧密了。我和我的邻居就从原来不相往来的状态,成为了并肩作战的志愿者战友,我们还约定,疫情结束,要一起去迪士尼。 居委会分发的蔬菜礼包 前天,居委会给我们分发了蔬菜礼包,品种非常丰富,有土豆、黄瓜、韭菜、藕等,暂时不用因为抢菜而烦恼了。的确,这波疫情来得非常突然,让许多居民始料未及,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心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处发,我喜欢的上海很快就会回来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