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 https://www.td010.com 近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多家媒体接连呼吁,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各方必须坚持和落实好“动态清零”总方针,一旦“躺平”,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不可承受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经济日报:躺平共存?别侮辱科学了! 当前,上海疫情形势严峻,网上舆论升级,一些“洋专家”反对中国动态清零的声音甚嚣尘上。他们罔顾事实推销“与病毒共存”论,说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不科学,试图诱导“躺平”。 其实,躺平共存是侮辱科学,动态清零才是尊重科学! 4月7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蓝天救援队员在开展环境消杀作业。肖本祥摄(中经视觉) 躺平共存论颠倒因果,不是科学选择。 有一些躺平共存派,向支持中国动态清零的网友索要科学依据。如果你提供过去两年的中外疫情死亡人数和经济发展数据横向对比,他们不满意,认为不能反映去年底今年初才开启全球大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毒性下降的事实。如果你提供今年一季度的几个躺平国家的疫情死亡人数与过去两年的纵向对比,他们还是不满意,认为数据不全面不细致。在他们看来,只要不能提供让他们“满意”的数据,中国坚持动态清零就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躺平共存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是先做足科学研究再选择躺平共存,而是先抗疫失败只能躺平,然后文过饰非炮制“与病毒共存”论来糊弄民众宣布躺赢。这是典型的因果颠倒且双重标准的“认知作战”手法:对躺平共存,他们搞无罪推定,拉“科学”来洗白;对动态清零,他们搞有罪推定,用“民生”造黑锅。 比如,目前上海出现部分居民食物紧缺情况,明明原因在于此前的疫情防控不力和物资配送不力,却被共存派歪曲成“防疫影响民生”。我们要警惕这类把抗疫与民生对立起来的因果颠倒逻辑——没有健康权和生命权,谈什么民生? 4月9日,在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第一批完成出院手续的四名康复者走出医院。金立旺摄(新华社) 躺平共存论混淆概念,没有科学精神。 躺平共存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辞:奥密克戎死亡率比流感还低,没必要再严密防控。这是没有科学精神的胡扯,混淆了死亡率和病死率概念。 死亡率关注社会风险,统计某年度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在社会全体人群中的占比。病死率关注个人风险,统计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在该病所有患者中的占比。社会防控策略的选择主要看死亡率,个人防治策略的选择主要看病死率。二者很多时候不一致,传播力强病死率低的疾病,常常比传播力低病死率高的疾病造成更多的人死亡,需要更严格的社会防控。 人们常说的奥密克戎死亡率下降,其实是指病死率下降。从目前数据看,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比德尔塔低,但死亡率要比德尔塔高。 今年年初康奈尔大学发表的初步研究称,相较于德尔塔疫情期,奥密克戎疫情期病死率从5.3%下降至0.9%。 一直走共存路线的美国,2020年新冠流行,月均死亡3万多人;2021年阿尔法和德尔塔流行,月均死亡4万多人;2022年第一季度,奥密克戎流行,月均死亡5万多人。 这只是粗略估算,因为死亡率和病死率的统计通常以年为单位,奥密克戎才流行了几个月。但无论如何,躺平策略下,奥密克戎的死亡率都远远高于流感,二者根本不在同一个数量级。比如中国香港,今年刚过完第一季度,这波奥密克戎疫情已造成8000多人死亡,而在新冠流行之前的那几年,香港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数最多300多人。 动态清零才是尊重科学。中国尊重生命、科学研判,主动选择动态清零的防控策略,并有能力成功执行。两年多来,中国在世界排名前列的经济体中新冠死亡率最低、经济发展最好,又进一步验证了这一选择的科学性。面对当前的上海疫情,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别被颠倒因果、混淆概念的躺平共存论带歪了。 新华时评|“动态清零”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上海本轮战“疫”已经进入“最关键、最吃劲”阶段。从过往疫情防控经验看,只有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迅速遏制疫情扩散势头,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是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疫情防控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容不得丝毫闪失。如果参照一些奉行“共存”策略的国家和地区的感染率、死亡人数,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一旦“躺平”,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不可承受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态度要坚决果断,行动要迅速有力,各项保障要充分有效。做到阻断病毒传播的同时,要保障好居民基本生活和正常就医等需求,确保核心功能正常运转、供应链产业链畅通。 世纪疫情跌宕反复,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动态清零”不是要追求“零感染”,而是要尽快把疫情控制住。任何防控措施都会付出代价,但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比,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坚持就是胜利。抗疫实践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法宝”。实现“动态清零”,中国具备坚实实力和强大能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压实四方责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记者齐中熙、何欣荣) 央视快评丨“动态清零”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在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和高穿透力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新一轮大流行导致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态势,疫情防控工作面临近两年来最严峻挑战。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各方必须坚持和落实好“动态清零”总方针,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扎实的行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最大限度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动态清零”是我们对两年多抗疫实践的科学总结。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生命救援,最终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摸索出了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分级管理等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策略,也经受住了疫情反复的考验,不断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防疫成果。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写照。 “动态清零”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的科学之策。我们拥有14亿多人口,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二者相加超过5亿。面对如此超大规模的人口基数和数量庞大的“一老一小”群体,只有坚持“动态清零”,主动出击、从严管控,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疫情的规模性反弹,有效降低易感人群的感染风险,使每个人免受疾病危害。这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诠释。 “动态清零”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两年多来,我们一方面采取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快速处置疫情,以一时阵痛换长远发展,以局部“牺牲”争取全局胜利;另一方面,我们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六保”,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发展成绩单。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国答案。 当前,一些地方疫情仍在反复,丝毫不可松懈。各地要总结经验教训,在“动态清零”总方针下,继续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尽快控制住局部聚集性疫情,续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新答卷。(央视评论员) 人民日报:坚守才能胜利(今日谈) 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坚守。医务人员日夜奋战,挺在抗疫最前沿;社区干部和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确保各项防疫和日常生活保障工作有序进行;快递员冒疫奔忙,做好居民生活物资配送服务;市民自觉配合核酸检测采样等防疫工作,通过线上等渠道互相帮助、互相打气……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上海广大干部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在八方支援下,以不同的方式、用坚守和奉献,为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病毒较量,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意志力的比拼。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比例高等特点。面对如此狡猾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一方面兵贵神速,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态度坚决果断,行动迅速有力,实现“以快制快”;另一方面“动态清零”需要时间,我们也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不懈,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守防疫抗疫各个岗位,积小胜为大胜。惟有如此,才能早日战胜疫情。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上海疫情处于高位流行,抗疫进入“最关键,最吃劲”阶段。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越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继续攻坚克难、顽强奋战。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一定能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坚守才能胜利,坚守定能胜利。目前,各地已有数万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江苏、浙江紧急为上海提供6万间隔离房,多地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物资供应纷纷抵达抗疫一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正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相信胜利并不遥远,曙光就在前方。 来源|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央视 审校|国宁 终审|宋广辉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